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与回顾 / 新闻动态

留言信息

学生姓名:

家长电话:

备注:(年龄、性格、活动期望值)

广州夏令营-没有边界的父母,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?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8-03-20  浏览次数:6218

有位网友说,看过不少关于育儿的书籍,都提到说要给孩子爱和自由。她也希望能够给孩子爱和自由,毕竟自己从小是被管大的,觉得自己的天性都被压制了。


她希望可以让自己的孩子,自由地成长,所以在养育孩子的时候,都会尊重孩子的意愿,不会过多地约束孩子。


只是现在她很困惑,她遇到了一个难题。开始上小学的儿子,非常喜欢看电视,每次她跟儿子说别看太久电视,儿子都不予理会,有时候还会哭闹。


她说,看到心理学的文章说要给孩子爱与自由,孩子能很好的成长,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。可是为什么,自己的孩子却不是这样子。


她也尝试过通过强硬的办法,控制孩子看电视,但是孩子一闹,似乎又没辙了。要么就以冲突收场,但是每次打骂了孩子,自己内心也很崩溃。


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自由?



有时候,你以为你在爱孩子,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的表现。但是,你需要停下来去看一下,是不是基于你内心的某些想法去爱孩子的?


看过一则新闻,说是有一家人开车出行。他们家的孩子想坐在副驾位上,因为觉得坐在后排就看不到路上的风景了。


孩子是不能坐在副驾位上,因为这样很不安全,甚至交通法则也有相应的规定和处罚。


父母其实都是知道这个常识的,但是他们家的孩子就是不愿意,又哭又闹,最后他们妥协了,冒着风险让孩子坐在副驾位上。


这对孩子来说,并不是一件好事情,不仅是容易发生交通意外,还让孩子知道了父母没有遵守交通规则。


更关键的是,这对父母,他们在孩子面前,没有了自己的界限。


过度的爱,是父母的溺爱;过度的自由,是父母的无力。


因为父母不能理直气壮地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,不能跟孩子构建应有的框架和边界。父母缺乏力量,不能去拒绝孩子,也不能去面对孩子的情绪。


当我们不能具体的去和孩子说这件事情,不能去面对孩子的情绪的时候,父母常常就会用另外一种方式,比如对孩子说:我这么做是为你好


与此同时,父母对孩子也可能会有恨意产生,但是却不能表达出来。


这个时候的父母,是很无力的,父母只是希望孩子可以懂点事。


但是当你对孩子表达的这句话,孩子并不能理解,也不能感受到你的爱。因为这句话里,很可能是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怨。


这句话的潜台词很可能是:我都对你这么好了,你怎么可以这样?你还想怎么样?




什么都妥协于孩子的需求,父母给孩子的自由,就像是在讨好孩子一样。讨好,是害怕对方的离去。


很多父母,是对孩子有依赖的。


这种依赖,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妥协,从而不能与孩子建立边界。


当你的情感只能通过孩子来获得的时候,你的潜意识可能会有担心:


你害怕自己对孩子的教育,会拉开你和孩子的距离,而这可能意味着,你会失去孩子对你的依恋。


而孩子很容易会感受到父母的潜意识,所以孩子学会了对父母发出威胁,比如有的孩子会对父母说,如果不让看电视,就离家出走。


因为父母害怕失去,所以产生了依赖。


尤其是,夫妻关系并不稳定的家庭,孩子往往成了维系父母情感的纽带。


如果在家庭中父母任何一方缺位,另一方与孩子的亲密特质,就会变得更严重,而趋向粘稠的关系。


过度粘稠的关系,会把爱变成恨。恨,是为了拉开相爱相杀的距离。


所以,我们要去看自己,看看你是真的在爱孩子,在给孩子自由。还是说,是因为你内心的恐惧、焦虑而去爱孩子的,如果是的话,你其实真正爱的是你的恐惧和焦虑。




没有框架和边界,也就没有了各自的空间。


心理学家曾奇峰说:父母亲对孩子的适当的恨,实际上是对孩子有好处的。因为这样可以拉开距离,让彼此不仅有共同的空间,还有各自的空间。


正如文章开头那位妈妈所说,她的成长是被管大的,她没有了自己的空间。


也许这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成长缩影,因此我们在养育自己孩子的时候,我们不希望孩子的成长被压制。


这恰好也反映了我们内心的需求,这是我们成长所缺乏的东西,我们缺乏了自己的空间,我们的个人空间被压制了。


活力和天性是好东西,但它的表达,也需要尊重规则,一旦破坏规则,你的自由也许就入侵了他人的空间。


我们都渴望做自己,做自己没有错。孩子需要成长的空间,父母也需要自己的空间。爱孩子,但并不意味着你要失去你自己。


家庭,就像是社会的缩影。家庭环境,其实是一个共同的空间,就像社会环境一样,是属于大家的空间。


共同的空间,是由所有人共同来构建的。


所以,在共同的空间里,并不是只由你来说了算,而是大家相互协商而产生的结果。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规则,规则保护自由,自由是在规则里面产生。


给孩子爱与自由并不是问题。问题是,我们似乎把规则赋予了禁止的意味,而且把自由和规则对立起来了。

4


那么,我们可以怎么做呢?


首先,规则不是禁止,规则的制定是双方的博弈而制定的。


你可以和孩子商量,订下具体的规则细节,越具体越好。比如看电视的时间,具体到每天什么时间看,看多长时间。


说好的规则,不要仅停留在说好的阶段,因为父母和孩子都可能会为了各自的利益,选择性的忽略和遗忘。


可以试试,把你和孩子说好的规则文字化、图片化,放在家里,这不仅是让规则可视化,也是间接的在培养孩子心中的秩序感。

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既然是双方协定的规则,父母就需要在家里放下,说了算的权力自恋。


比如孩子可能会提出看一小时的电视,但是父母不能一票否决,你可以表明自己可承受的底线,比如只同意30分钟。


我们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讨价还价,坚持底线,同时适当灵活,比如故意让孩子在谈判的过程中赢得某些权利。


这个过程,既是在培养孩子的界限,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,即家里的规则是共同商量的,并不是父母一手制定的。


这也意味着,规则不仅要一起协商,更要一起遵守。


第二,当孩子想突破规则的时,守住约定的规则底线,并表达对孩子想法的尊重。


父母可以不同意孩子的想法,但仍然可以对孩子的想法表达尊重,而不是去指责孩子。


比如直接对孩子说:你希望今天可以多看一集电视,但是我们已经约定好了只能看一集。


这样的回应,让孩子感受到,你没有从情感上拒绝他,你只是遵从了相互之间的约定,这样也不容易造成情感的冲突。


边界的建立,不是一朝一夕。最重要的是,孩子在我们成年人的身上,看到我们是如何处理边界的问题。


如何有力量的拒绝,如何有弹性的接纳。这些,最终都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,成为他心灵的边界和力量。

 
 

 
选择我们的八大理由
奥德曼专业营地
奥德曼专业营地
甄选高端
优秀营地
完善的教育体系
完善的教育体系
知名素质教育品牌
影响力营地教育品牌
全天候安全保障
全天候安全保障
独立营地
24h全程辅导
医疗配套
医疗配套
随队医护人员
全程呵护
资深师资团队
资深师资团队
小队导师制
师资配比1:5
全方位保护
全方位保护
双重安全机制
完善保险体系
专业化课程体系
专业化课程体系
十年知名品牌
北大师资顾问
营地标准食宿
营地标准食宿
营养围餐
舒适住宿
成立至今
50家分公司
全球夏令营
多达150条线路
受益人群
200000+位学生
客户真实满意度
96.7%
长期服务单位
180家(持续增长)